核心提示:从废渣如山到芳草萋萋,从污水横流到碧波荡漾,从荒草丛生到霓虹闪烁,从人迹罕至到车水马龙,郴州高新区这片土地,见证了太多匪夷所思的“奇迹”,创造了太多令人惊叹的速度,刷新了一项又一项历史记录... 凤凰资讯发布本新闻链接:http://a.20l40.in/news/2015/0715/380811512.html 谭志文 黄志中 王彦雄 从废渣如山到芳草萋萋,从污水横流到碧波荡漾,从荒草丛生到霓虹闪烁,从人迹罕至到车水马龙,郴州高新区这片土地,见证了太多匪夷所思的“奇迹”,创造了太多令人惊叹的速度,刷新了一项又一项历史记录。 技工贸收入从2009年的不到50亿元到2014年约1081亿元,从规模较小的几家企业到数个产业集群,从低端制造业到产品供应全球,从单纯的工业园区到产城融合,这些年,郴州高新区围绕打造“千亿园区”、再造一座“郴州新城”目标,经济社会呈现全面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始终走在郴州科学发展的时代前列。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正是持续不断抢抓开放开发重大机遇,以推进全国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和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契机,郴州高新区大力解放思想,勇于先行先试,加速开发开放,坚定目标,持续发力,在短短数年内,迅速跻身“国家队”。 放大开放优势,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桥头堡 4月23日,台达电子的生产车间一如既往地繁忙。台达电子集团是目前排名世界第一的交换式电源供应器与风扇产品的领导厂商。台达电子于2007年成立于湖南郴州出口加工区,近5年来,公司已建成生产线约200条,在职员工6000余人。 公司行政厂长钟伟光自豪地告诉记者,目前,全球九成以上的3D电视机变压器都从这里制造。郴州制造,从郴州高新区起航,正在服务全球。 “正是持之以恒地扩大开放,让郴州高新区与全球经济脉搏同步。”郴州市政府党组成员、郴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刘志伟说。 开放,一直是郴州发展的主题。在产业转移大潮中,郴州高新区当仁不让,勇立郴州扩大开放的潮头,留住资本、技术、人才,借势起飞。 身在内陆山城,心系蓝色海洋。近几年,郴州高新区准确把握境外和沿海资本转移、产业内移、项目迁移的规律,调整招商引资策略,瞄准世界500强、国内100强、行业50强和大型央企,立足产业升级和产业延伸,成功引进了飞利浦、远大住工、创维集团、富士重工、东元电机、腾翔新能源、福城东谷电子商务产业园等一批具有战略带动性的龙头企业和项目。飞利浦LED项目成功引进,实现郴州生产型项目世界500强零突破。万信达检测中心项目实现了生产产品到制定产品标准的转变。 为增强承接产业转移实效,郴州高新区着力培育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上下游企业集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 通过政策引导,台达电子、炬神电子等优势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台达电子从天津、东莞分别转移超薄电感器、电子散热扇生产线到园区,电子散热扇产品将占全球市场51%;炬神电子已整体转移到园区,与腾讯、酷派、小米、创维、华为、富士康等合作,去年增加4-5倍产值;格瑞普锂电池生产线转移到园区,协丰电子、稻木科技等企业也都准备整体到园区发展。 目前,郴州高新区已形成了以金贵银业、金旺铋业、柿竹园、钻石钨等为代表的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其中,金贵银业2014年1月28日成功上市,是郴州第一家上市的民营企业;金旺铋业投资5亿元建设的全球最大的高纯铋项目,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有色金属冶炼工艺,达产达效后,年产高纯铋4000吨,将大大提升我国铋深加工能力和铋的国际市场话语权。 新兴产业领域,依托飞利浦、格瑞普、格兰博、华磊光电、华特光电、华卓光电等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光伏新能源和LED产业集群。 以格瑞普新能源、格兰博、腾翔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企业,以郴州粮机、远大住工、富士重工、东元电机、农夫机电等为代表的先进装备制造企业正在加速形成集群。 注重转型升级,挺起郴州新型工业化脊梁 2003年4月,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区正式成立。当时,园区管委会蜗居在一栋租来的房子里,园内小、散、乱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是主力军。近年来,园区坚持运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淘汰落后产能,改造提升有色金属等传统优势产业,增强传统优势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经过一系列的转型升级,传统的有色金属企业早已“鸟枪换炮”。 金贵银业是一个最典型的样本。 2003年11月,金贵银业在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投资2.7亿元创建金贵科技园。当时的创业者们也许没有想到,十年后,他们实现了由一家家族式民企成功升级为一家上市公司。“这十年来,我们始终将转型升级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战略,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金贵银业副总经理刘承锰说。公司的白银生产技术、工艺水平、产品质量、资源综合利用率在同行业处于先进水平,白银回收率可达99.5%,资源综合利用率达95%,白银质量稳定在国家1#银标准,纯度达99.995%。2010年,金贵银业开展5万吨次氧化锌烟灰资源利用项目,综合回收能力进一步提升。 如今,园区主导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有色金属、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的占比分别为45.32%、35.42%、8.37%,实现了从过去有色产业独大到现今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 与此同时,园区坚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与发展中小微企业并重,坚持做强国有经济与壮大非公经济并重,充分释放非公经济发展活力,加快形成国有、民营共同推动发展的新格局。柿竹园陆续投资10多亿元开展生态建设、综合回收、节能环保等两型示范项目;华磊光电投资建设生产200万盏照明灯具封装应用项目,从原来的上游产品芯片延伸至下游照明应用项目,拉长产业链;华录数码将产品从原有的单纯消费类视讯电子产品拓展至智慧交通、智慧医疗和智慧教育等高端产品和产品系统化的生产。 “我们致力于抓产业、促转型,实现工业多点支撑,打造园区经济升级版。”郴州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陈湘安告诉记者。 2014年,园区完成技工贸收入1081.8亿元,成功迈入全省“千亿园区”行列,提前一年实现预期目标;实现工业总产值596.6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46.83亿元,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3.2亿元,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21.76亿美元,同比增长31%,占全市的47.7%。其中,完成加工贸易额16.6亿美元,同比增长22.7%,占全市的51.7%。郴州高新区以强劲的发展势头,有力挺起了郴州新型工业化的坚强“脊梁”。 推动产城融合,再造一座现代化工业新城 从台湾工业园到富士工业园,从金田湖公园到西河湿地公园,从上海中昆总部经济园到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从廉租房到板桥公寓式安置房,漫步郴州高新区,你会发现这不仅是一座园区,还是一座城市,更是一座公园。 金田湖是东河的一段。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郴州矿业经济发展鼎盛时期,东河一带密布上百家采矿、选矿企业,河道周边“千疮百孔”,到处尾砂遍布,污水横流,是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的“重灾区”。 2012年开始,园区引进专业公司开始治理东河,通过开挖河道,清理尾砂,恢复植被,营造景观,如今这里形成面积达1000多亩的水域,成为郴州城区最大的人工湖。漫步其间,处处湖光山色、鸟语花香,堪称园区化“腐朽为神奇”的一张“新名片”。 按照“融山谐水建园造城”理念,园区加快了扩容提质步伐,将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与推进城市化有机结合。近三年来,累计完成基础设施项目投资92.65亿元。路网建设基本完成,建有高标准的园区道路40余条,总长近180公里,与中心城市实现无缝对接,城市骨架基本拉开,建成区面积由5平方公里扩大至35平方公里。新建标准厂房300多万平方米,出租率达95%以上。 园区还投资1.8亿元,为外来农民工打造了白鹭公寓、惠园小区等安置项目。其中白鹭公寓有13栋1300套公寓房,可容纳1万人居住,内设篮球场、羽毛球场、活动中心、演播厅、健身房、食堂、超市等配套设施,实现了宿舍与公用食堂配套、员工宿舍生活与三产服务配套,为外来员工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环境,堪称“湖南一流的外来农民工公寓”。 如今,城市配套功能进一步完善:保障性住房和园区完全小学、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等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建设快速推进,不断完善园区供水、供电、通讯、公交、环保等公共服务配套功能。通过积极开展“五创”和“城市大提质”活动,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管理城市,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市民文明意识明显增强,城市整体形象大幅提升。 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郴州高新区产城融合提供了充足动力。以构建郴资桂—郴永宜“大十字”城镇群和“两型社会”示范带建设为契机,郴州高新区进一步发挥海关、商检等优势带动作用,加快推进上海中昆总部经济园、中源国际城、宝石产业园、南方稀贵、林邑中央等城市综合体项目发展,切实提升现有园区的城市化综合配套服务水平。林邑中央·乐淘商城于2014年6月26日开盘。加快建设有色金属物流园、福城东谷电子商务产业园、惠尔物流园等项目,做大做强一批现代物流企业,打造与有色金属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和商贸业相匹配的区域性物资集散中心、现代物流中心。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工商、交通、华融湘江等各大银行先后入驻园区,为园区新型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初步形成了以工业经济为主、商贸经济为辅、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三足鼎立”产业新格局。 强化科技创新,建成千亿级高新产业航母 2014年10月,在第十六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郴州高新区金旺铋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从含铋多金属物料中综合提取有价金属的工艺”获中国专利优秀奖。 “截至2014年底,公司已授权专利72项,发明专利23项,超细氧化铋项目还成功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金旺铋业副总工程师肖辉介绍说。目前,公司铋盐的产能已占全球需求量的60%以上,铋制品已成功占据全球铋交易市场的主导地位。 在2014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由园区企业湘能华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低热阻高光效蓝宝石基GaN LED材料外延及芯片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该成果解决了LED材料光提取效率低、衬底导热性差、P型掺杂离化率低、异质外延失配度大等诸多关键技术难题,发明了半导体照明基础新材料和新型器件集成技术体系,推动了我国LED产业发展。 郴州高新区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一方面加大科技投入,改造提升有色金属等传统优势产业,另一方面,大力培育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近三年,郴州高新区企业获得包括国家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国家创新基金、国家火炬计划、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财政补助资金项目等各类国家项目支持79项,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106项,获得各类专利130项,有11项专利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 科技创新,有力推动了企业发展。格兰博公司成功获批湖南省家居智能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企业技术中心;华磊光电公司成功获批湖南省企业技术中心;强旺公司成功获批湖南省有色金属连续挤压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柿竹园柴山3000吨/日采选技改工程,成为国家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核心项目。华磊光电研发的新品——雷达传感器智能化LED路灯,在深圳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获得各路专家的一致好评。 经过几年的发展,郴州高新区已引进培育企业260家,其中高新技术领域企业163家,有28家企业建立了省级或市级技术研发中心,从事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的科技人员800余人,承担了国家、省科技项目50余项。 目前,郴州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占园区规模以上企业总数70%以上,新引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9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从业人员达2.5万名,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均占园区规模工业产值70%以上,新引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90%以上,规模工业研发经费占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的6.26%。郴州高新区还拥有15个创新创业平台和孵化器,与国内外5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为了解决科技投入问题,郴州高新区加快了融资平台建设。成立了郴州高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创业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社会风险投资业发展。截止2014年,公司成功融资90多亿元,先后发行15亿元、18亿元东西河湘江流域重金属治理专项公司债券。此外,建行、工行、华融湘江、交行、中行、人保财险等7家金融分支机构纷纷落户园区。祥和、金福通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平台积极为园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突出环境保障,夯实软硬兼优的发展平台 资本逐利而生,良禽择木而栖。企业就像候鸟一样,只愿意在最舒适的枝头栖息。 “我们曾考察过郴州周边好几座城市的园区,最终选择在郴州高新区,是因为我们感觉到这里不仅硬件好,更重要的是软件好,在这里不仅工作愉快,生活也很便利。”炬神电子有限公司行政经理周念对记者说。 近年来,郴州高新区“软硬兼施”,全面提升城市硬件基础建设。“两河三湖四公园”生态项目基本完成,东河、西河景观带和金田湖、文化公园、林邑公园、郴州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等文化生态项目建设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形成山水相融、宜业宜居的生态环境新格局,园区生态环境成为中南地区乃至全国一张靓丽的名片。 更为重要的是,郴州高新区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效能,让“软环境”更“软”。 为了进一步提高效能,园区以“2号公章”形式,全面实施23个市直部门授予的71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以减少行政审批层级,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郴州高新区除了区位优势明显,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办事效率高,能够随时解决遇到的问题,企业也能安心、专心抓发展。”津地本电子有限公司董事总监赵伟平说。在郴州高新区,从企业申请、注册、审批,到企业供水供电、通讯网络,甚至员工子女就学,高新区相关部门全面提供保姆式服务。 这些年,园区坚持“企业无小事”、“厂内的事由企业办、厂外的事由管委会办”的理念,全面推行“全程免费代办制、领导联系项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六项制度。 “我们有很多分公司在各地发展,但是公司在郴州的发展速度超乎我们的预期,主要还是得益于园区高效、贴心的服务保障。”远大住工郴州工厂负责人冯海涛介绍说,企业入园短短一年就建成投产,创造了郴州速度,也是“高新区速度”。 按照“强势的企业、服务的园区、幸福的民生”的要求,郴州高新区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深入企业、项目和联系点面对面征求意见建议,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当场协调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归类整理,制定任务分解表,明确责任人,分别落实下去,切实解决 “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如今,园区形成了在项目攻坚中比拼作风、在服务企业中检验作风、在勤政廉政中锤炼作风、在实干惠民中改进作风的思想共识。 为了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和项目施工环境,园区严格规范各类涉企检查,实行企业“宁静日”制度,杜绝乱收费现象。严格领导干部评议考核,同一部门一年内两次被投资商投诉的,该部门主要负责人一律免职。2014年,园区共开展明察暗访30余次。共问责单位、部门、个人106次,以行动促整改,大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常态,郴州高新区将在“第三次创业”中,实现更高水平、更高效益、更高质量和可持续健康发展,把园区建设成为在全国有影响、湖南一流、引领郴州的现代化园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