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夜幕降临,资兴市东江街道龙泉村。吃过晚饭后,村民们向位于下庙组的文化小广场走去。伴着欢乐的乐曲声中,王小嫦和姐妹们跳起了广场舞,乐在其中。不一会儿,广场上来了许多观众,大伙聚在一起既高兴又热闹... 夜幕降临,资兴市东江街道龙泉村。吃过晚饭后,村民们向位于下庙组的文化小广场走去。 伴着欢乐的乐曲声中,王小嫦和姐妹们跳起了广场舞,乐在其中。不一会儿,广场上来了许多观众,大伙聚在一起既高兴又热闹。 “广场舞在村里兴起,源于村里建起了文化广场。不仅为村民提供了一个好的活动场所,还增进了村民之间的交流,让大家在枯燥的生活中找到新乐趣。”村民王大姐说,如今,妇女们远离牌桌进舞场蔚然成风,这真是乐了丈夫,喜了孩子。 一年多前,龙泉村文化广场还只是一个臭水塘,臭气熏天,蚊虫乱窜。去年9月改建成文化广场。800多平方米,大理石石砖,四周草木荫绿、红花相映,文化长廊、健身器材、小凉亭、照明灯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兴建这个广场共投入了约20万元。其中,资兴市 “十镇百村”示范建设资金“以奖代投”奖励10万元,其余由村集体经济、村民筹劳解决。“村民建设热情很高,30多人义务筹劳,都想有个漂亮的小广场。”村支书夏冬成告诉记者。随着村民参与热情的提高,文化广场也像村民们期许的那样,正在成为满足他们文化需求的“后花园”。 随后,村里又建起了村文化活动中心、村文艺队。日渐完善的基层文化设施不仅宣传了新农村文化,也实现了文化建设的惠民普及。它们在改善村容村貌、带给农民们欢乐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农村的思想观念和社会风尚。村干部黄健说,村民常聚在一起参加文体活动,夫妻、邻里矛盾纠纷变少了。东江街道的乡干部刘芳勇说,很多政策在广场上、活动中宣传,效果明显,对我们开展工作也有帮助。 目前,东江街道20个村(社区)已全部建起了文化广场。再加上同步建设的村级文化活动室,原来无法开展的一些文化活动,现在都有了场地。街道还成立了文化宣传队,带动村(社区)成立舞蹈队,组织的文艺晚会、募捐晚会、广场舞比赛都得到村民的热情参与。“有了场地,文化活动开展起来了。又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带热农村文化,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刘芳勇说,如今的东江初步形成了特色突出的“社区文化、旅游文化、农村文化”三大文化。 “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村民对建设文化广场反映热切。群众需要的,就是我们要做的。”资兴市文广新局纪检组长何用庭告诉记者。根据建设计划,资兴市将用两年时间实现266个行政村村村有文化广场。今年,启动了133个村文化广场的提质改造和新建,目前已完成78个文化广场建设。不止于建好广场提供场地,资兴市还积极组织文艺骨干,免费进村指导文艺活动。市、乡各级还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比赛、演出,带动文化广场用起来,农村文化热起来。 何用庭说,明年的广场建设难度更大,主要因为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不过,前不久郴州市委《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意见》出台,给了我们信心。下一步我们要着重破解这个难点,让文化广场为资兴市的农村实现普及惠民。”
(作者:郴州日报记者 陈 莉) |